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!
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
歡迎光臨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
20210701曹耀鈞

國際戰略框架下的國產疫苗:評估自給自足再外銷的理想與現實

曹耀鈞
 
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,全球已超過1.82億人感染新冠肺炎(COVID-19)確診,並造成393萬人以上死亡。全球許多國家仍然實施了嚴格的跨境封鎖措施,可是病毒仍然不斷變異,感染也持續蔓延。許多人的生活受到嚴重的衝擊,親愛的家人朋友突然遽離,在這種恐慌情況下,能夠注射疫苗是許多人唯一的希望,也是目前公認對抗COVID-19最有效的對策。不過,這就意味著整個世界都急需疫苗,所以造成了國際上各國用盡方法奮力爭奪,更有某些國家試圖壟斷疫苗,甚至囤積作為戰略資源。
 
建立研、證、產、銷供應鏈
 
台灣因國際地位特殊使然,所以對於疫苗的取得會比一般國家來得困難,可以說有時候有錢想買也買不到。值此之際,如果府院領導階層憂慮疫苗的不足,會帶來嚴重的經濟與國安問題,從而希望建構本身疫苗生產供應鏈,強化自給自足的能力,是可以理解的,也應該講述給全民了解,讓全民體諒,就不至於因為不同政黨及朝野間的猜忌,造成人民之間的恐慌。
 
重要的議題是,所謂自給自足的疫苗生產戰略是否對台灣最有利?就光從政策分析而言,這就十分值得深入思辯!客觀來說,與歐美的私人製藥公司相比,台灣的民間藥品公司規模顯得渺小,所以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呈現相對弱勢。再來就是人才與技術積累也落後歐美許多。再說,疫苗的研究開發與製造,並不是純粹的學術論文產出,更不是幾位生技大老當領頭羊,就可以讓研發、驗證、量產和銷售順利完成,期望和歐美醫療製藥大廠並駕齊驅。
 
現在我們面對的,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國際流行性肺炎。疫苗就算在國內研發認證完成,初期的施打意願,國內的普遍接受度恐遇困難,更何況在國際上要能在各國通路販售,可以預見更是艱辛重重!也就是說,台灣對於國際疫苗的研、證、產、銷各方面都屬於初始階段,不能拿歐美國家那些已有豐富產官合作經驗的大廠相提並論。如果自製投入疫苗開發的國家策略一旦底定,過程中所投入的龐大國家資源扶助了某些民營上市櫃企業,其中所產生的利益糾葛難免爭論不休。
 
國際合作vs.國內問題
 
今年以來,我們從台灣在疫苗的短缺窘境之際,歐美及日本各國就緊急伸出援手的效率來看,可以充分反映出台灣的疫苗戰略方向,也應該注重在「國際合作」框架,來解決疫苗供需問題,而不是只強調自行發展疫苗與否的「國內問題」。未來的疫苗戰略若要強化國際間的相互合作,平時就要能以常態性的外交功能,在各層面主動援助國際友邦,並積極規劃採國營機構的角色(而非民營),扮演擔任歐美先進製藥大廠,在東南亞建置戰略級代工疫苗中心的可能性。面對目前疫苗產生的國內外壓力,政府決策千萬不可自亂陣腳,須謹慎分配國家資源。
(作者為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特聘研究員)
 
原文網址https://tw.appledaily.com/forum/20210701/SGH6CACP3FB2LNVJZCRGJYGXYA/?utm_source=line&utm_medium=messenger&utm_campaign=twad_article_share&utm_content=share_link 
2021/07/01 蘋果新聞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