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!
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
歡迎光臨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
20230612曹耀鈞

政治正確與否 不應該是加分的考量

曹耀鈞

由於台大學生會「言論自由月」活動,出現一幅「火冒4.05丈」布條,影射原住民升學優待制度,輿論嘩然,台大學生會認錯道歉,然而各方對於目前考試制度因身份加分與否的討論未歇,也表達了多種觀點。有的是站在家長的旁觀立場,有的基於考生的本身經驗,更多的是師長與司法人員的專業看法,當然也有本身就是獨特身份的意見辯駁者。各種意見看似衝突,卻是值得鼓勵的公共事務討論,結論也都指向「公平」的追求!
 
有趣的是,這令人注意到最近美國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們,將針對美國的公私立大學是否可以繼續在招生程序中,考慮種族和民族背景做加分的依據,做出最後的裁決。這項裁決的結果關乎美國高教領域的「平權行動」(Affirmative Action),也就是大學可以透過某些優惠政策,優先錄取弱勢族裔子女。
 
無獨有偶,美國皮優研究中心(Pew Research Center)最近發表了一份問卷調查報告,主題是要探究大學在錄取新生時,是否應該要考慮種族和民族因素?調查結果呈現,多數美國人對大學招生時考慮種族和民族背景,均持相當質疑的態度。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大多數亞裔成年人,無論性別、年齡、教育程度和出身背景為何,都表示種族或族裔不應成為大學錄取的因素。又從政黨的傾向來看,在亞裔共和黨人中,有高達百分之九十的人表示不應考慮種族或民族背景因素,將近百分之七十的亞裔民主黨人也持同樣看法。
 
也許,美國教育界原本為了「補償」過往被白人族群歧視對待的族群能夠「平反」,導致後來自然演變成「少數族群」反而成為主角。也就是說,許多主張要「平權」的行動,多只注重在表面的多元,而不是公平正義的本質。換句話說,校園裡如果有黑人、非洲人、拉丁美洲人、美國原住民一起讀書生活的畫面,就是和諧平等的校園,卻不真正在乎這些人是否真的為「弱勢」!
 
當然,美國的平權行動,相關細節與背景與我國情況有異,但是我相信仍有一定的啟發性。所以,藉由這次台大學生會的爭議事件,大學法有關身份別的加分規定存廢,是到了應該嚴肅面對的階段了。升學考試貴乎公平,至於政治正不正確,不應該是有良心的政治家和教育者的心魔。(作者為政府國防廉潔指數GDI評鑑諮詢委員)